当前位置:汽车产业互联 >资讯 > 新闻 >

山东东营探索危化品运输“非现场监管”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5-08-21 来源:中国卡车网 作者:君君

近年来,针对在途危货车辆多、流动性大、传统现场监管难覆盖等问题,东营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开展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智慧协同监管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创建,坚持科技赋能,强化全过程信息化监管,打造共享共建共治的协同监管工作格局,促进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向好,“非现场”“无感式”监管正加速显现。

1、数据赋能,搭建“非现场监管”数据平台

积极推动行业监管与科技应用深度融合,综合运用一体化平台、物联网、大数据等智能手段,着力破难题、优服务、增效率,“非现场监管”质效加速显现。山东东营探索危化品运输“非现场监管”新模式

一是基础信息“一网清”。通过在道路卡口、化工企业卡口、停车场卡口安装智能抓拍设备,实现对危险货物车辆运营轨迹的全程追溯和全域信息把控。

二是违章信息“一网控”。依托车载卫星定位、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对驾驶员不规范驾驶行为进行精准识别并发出语音报警,有效规范驾驶行为。

三是预警提示“一网达”。以车载卫星定位、电子地图系统为基础,对接公路、天气等系统,升级改造车载语音提醒功能,实现对事故多发路段、恶劣天气的及时预警。

四是行驶过程“一码通”。“鲁运通行码”自动校验人、车、企资质,程序化前置出车前车辆技术检查,对驾驶员驾驶行为进行信用评价、动态赋码、分级管理。“东运车辆码”依托车载卫星定位、公路智能卡口数据,对市域内本外地车辆违章行为全程记录、量化计分、精准画像、分级管理,聚力破解外地车辆“非现场监管”缺乏科技手段的难题。

2、信息制导,助力“非现场监管”靶向施治

根据日常监管发现的重点高频违法事项,搭建数据分析模型,自动开展数据穿透和大数据分析,重点围绕车辆营运资质、车载卫星定位设备、电子运单等异常行为进行系统分析、精准执法。

一是比对筛查营运资质异常车辆。结合市边界卡口、重点化工企业卡口过车数据,系统自动与道路运政系统比对筛查车辆营运资质情况,可判定车辆无营运资质、年审超期、道路运输证超期等异常行为。

二是比对筛查车载定位设备异常车辆。结合市边界卡口、重点化工企业卡口过车数据和车辆卫星定位回传数据,系统自动筛查经过卡口但无卫星定位数据回传车辆,判定卫星定位设备异常车辆。

三是比对筛查无运单运输车辆。结合重点化工企业卡口过车数据和电子运单信息,系统自动筛查进出化工企业但无电子运单车辆,判定无运单运输车辆。交通运输、公安交警、应急管理等部门定期开展综合研判,跟进联合执法,实时靶向打击。累计线上巡检车辆1000余台次,分析研判重载无运单隐患车辆200余台次,立案查处未按规定制作运单126起,行政处罚15.2万元;线上分析研判人为篡改卫星定位数据车辆50余台次,线下精准查处篡改篡改卫星定位数据车辆12台次,行政处罚24万元,形成了“线上分析研判+线下精准执法”相结合的新型监管模式,有力打击了违法违规营运行为。

3、信用惩戒,提升“非现场监管”工作质效

探索建立数据互通共享、信息联合比对、执法协同配合的联动机制,确保“非现场监管”发挥“高压电”“防火墙”作用,行业监管大数据耦合“化学效应”初步显现。

一是凝聚监管合力。会同公安、应急、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联合执法协作机制,定期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

二是加强信用惩戒。将“鲁运通行码”等制度落实情况纳入重点运营车辆动态监控管理体系,并作为企业新增运力、扩大经营范围等的重要依据,以结果导向提升“非现场监管”效力。

三是探索分级分类监管。探索建立危货道路运输企业红黄绿分级分类监管机制,根据企业处罚情况和信用评价情况,按照红黄绿三级确定监管检查频次和方式,对红色等级企业,每季度检查不少于1次;对黄色等级企业,每半年检查不少于1次;对绿色等级企业,按照年度5%的比例随机抽查,实现精准化行政检查,最大限度减轻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

分享到:
阅读量:3355
互动咨询

请您简短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