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汽车产业互联 >资讯 > 新闻 >

“龙鳞甲”电池发布,蜂巢能源开启高安全1000km续航时代

发布时间:2022-12-16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作者:小南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就是三电技术,其中对于用户端体验影响较大的电池技术一直都是各大车企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稳步上涨,随着动力电池的需求也在快速爆发,巨大的市场前景也吸引了众多厂商的加入,目前行业竞争尤为激烈。目前行业内除了大家熟悉的头部企业宁德时代以外,还聚集了LG新能源、比亚迪、松下等国内外行业巨头,这些企业目前也占据着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好在增量市场环境下,对于具备一定实力的头部企业来说,能够实现快速崛起的概率依旧不小。

蜂巢能源

  在一众头部厂商中,蜂巢能源就表现出了极大的市场潜力,作为国内一家年轻的专业锂离子电池系统提供商,不仅近年来的市场表现十分耀眼,在研发技术层面表现出的实力更是不容小觑。12月15日,蜂巢能源第三届电池日活动在常州举行,本次活动期间蜂巢能源发布了全新一代的高安全动力电池系统化解决方案——龙鳞甲电池,不仅向外界展现出了自家在技术方面的巨大优势,同样也展示了在制造工艺方面的巨大提升。同时,蜂巢能源还首次在品牌发布会上官宣了储能业务规划,并将已经初步成型的生态链命名为蜂窝生态。

蜂巢能源

  紧扣市场需求,龙鳞甲电池发布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严重内卷的今天,车企想要赢得用户的青睐,除了续航和安全性必须亮眼以外,还必须有更出色的成本优势,来保证市场竞争力。因此我们看到包括特斯拉在内的不少新能源汽车品牌,纷纷将目光转向了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电池。但是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低的短板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并且集成化的电池包对于磷酸铁锂的安全性同样有着非常大的挑战,本次蜂巢能源推出的龙鳞甲电池就是为行业带来了高安全兼具高续航的解决方案。

蜂巢能源

  作为蜂巢能源全新一代的高安全动力电池系统化解决方案,龙鳞甲电池在安全方面通过单体安全和系统安全双管齐下的方式打造电池安全新高度。创新应用热电分离保证电池在极限情况下的安全性,同时配合空间功能集成设计等全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幅提升安全性,而且也能够大幅提升电池包的整体能力密度,其磷酸铁锂版本可使电动汽车的续航突破800公里,刷新了磷酸铁锂电池续航的新纪录。

  从单体到系统,龙鳞甲打造电池安全新高度

  在新能源汽车上,安全一定是消费者关注的第一核心点,蜂巢能源的电池安全策略是从电池系统热失控的本源出发,从电池单体到电池包结构设计,层层递进彻底解决电池安全问题。从单个的电芯开始,蜂巢能源的创新一直未有停止,旗下的第二代短刀电芯不仅能量密度有所提升,而且采用第三代“飞叠”高速叠片工艺的电芯不仅大幅提升良品率,电芯安全性也有了明显提高。

蜂巢能源

  电芯工艺提升以外,龙鳞甲电池在封装结构方面同样有着诸多亮点。首先其创新性的采用短刀电芯底出防爆阀设计,将短刀电芯防爆阀创新设计在底部,这样单个电芯热失控可快速实现定向泄压,将热量快速排出避免殃及其他正常电芯。也正是这种设计让龙鳞甲电池可以实现热电分离,因为电芯防爆阀在底部,距离电源传送区更远二者各自独立,在出现极端热失控情况时,大幅降低内部高压拉弧、打火的失效概率,降低自燃几率。

蜂巢能源

  除了保证电芯在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性以外,更为重要的电池热管理方面,龙鳞甲电池同样有创新。其采用双面冷却设计,让电芯大面积和冷却板接触,这样电池包在高倍率充放电时,电池的热量能够被冷却板快速带走,换热能力较一般水平提升70%,让电芯温度适中处于可控范围内,保证电池包的安全性。此外,在电池包防护方面,蜂巢能源为龙鳞甲电池提供了高强钢+弹性支架的设计,能够为热失控建立安全稳定的泄压通道的同时,还能给电池包提供有力的承载和防护缓冲,避免碰撞带来的电池包故障和以外情况。

  除了硬件品质的提升外,蜂巢能源还打造了云安全监控,通过蜂云平台的实时监控来实现障预警等等。所以龙鳞甲电池可以说是软硬一体、层层递进,为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安全提供全方位保障。

  媲美特斯拉叫板宁王,龙鳞甲的底气何在?

  技术创新和结构优化带给龙鳞甲电池的不只是安全性,还有更加出色的续航表现。在能量密度方面,蜂巢能源遵循从材料、电芯到电池结构的系统性思维,通过优化电芯和系统两大技术,全面提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蜂巢能源

  在材料方面,除了当下行业主流的磷酸铁锂、三元锂电池以外,还在研究高锰铁镍电池,作为磷酸铁锂电池的未来升级产品,由于不含钴,高锰铁镍电池成本可控且电池能量密度更高且低温表现更佳,这种新电池预计将于2024年量产。同时蜂巢能源也在积极探索高能量密度电池提出的负极技术方案,提出的纳米网硅负极不仅能够助力电池能量密度达到新高度,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电池的快充表现。

蜂巢能源

  本次发布的龙鳞甲电池,在电芯方面也采用了更高能量密度磷酸铁锂电芯,为产品实现更高能量密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系统层面,则是通过系统结构件功能集成、空间功能集成设计,减少了20%的结构件,为电池包减重10-20公斤,同时可扩展CTC大幅降低电池对于车身空间的整体占用率。还能带来出色的车型兼容,可搭载在A00-C级系列车型,大幅降低车企的新车开发周期和采购成本。

蜂巢能源

 

  整体而言,采用磷酸铁锂电芯的龙鳞甲电池系统体积成组效率大幅提升至76%,续航超过800公里,采用高锰铁镍电芯超过900公里,采用三元电芯则超过1000公里,助力车企迈入极具市场竞争力的1000km+时代。这样的成绩直追特斯拉的4680+CTC技术,也初步具备与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叫板的底气。

  总结:

  “叠片电池”“无钴电池”“短刀电池”“蜂云平台”,一个个创新名称背后其实是蜂巢能源在研发端大幅投入的表现。2019年-2021年蜂巢能源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0.71%,累计研发投入金额近15亿元,在科技创新、智能制造领域的充分投入,必然使蜂巢能源在长期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更大的产品优势。

分享到:
阅读量:5412
互动咨询

请您简短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