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散热新趋势—散热系统智能化
2000年前后,我国乘用车市场逐渐完成传统冷却系统向智能冷却系统的过渡。2007年,由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召开的“客车后置式发动机冷却风扇驱动技术研讨会”上,有专家指出传统的发动机冷却系统自身功耗,已占到发动机功率的10% 以上,如何减少冷却系统自身功耗,如何让发动机发挥更高的效率,也成为了当时业内难以突破的瓶颈。在此次会议上,与会人员普遍认为商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亟需升级换代。对比乘用车市场,以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为代表的智能散热模式终将成为未来商用车发动机散热的主流。
车辆发动机需要散热,这是共识。在冷却系统发展的早期阶段,满足车辆散热需求是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目标。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汽车技术的进步,传统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弊端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汽车的要求。可以说,现代汽车不仅要求其冷却系统满足散热需求,还要散热效率更高、散热效果更好、散热能耗更低。而这就是“智能散热”的要义——冷却节能化、冷却智能化!
智能散热所依托的是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以驿力科技ATS系统为例,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是一套区别于传统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新型散热模式,解决了传统发动机冷却系统存在两个弊端:一个是二元换热问题,一个是自身功耗高。其主要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是结构,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采用水箱和中冷器并联的布置结构,每个换热器都有独立散热风道。二是驱动,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属于电控系统,冷却风扇由ECU控制器智能驱动,按需散热,节能化。不再由发动机皮带驱动。这个两个方面的变化成为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实现“智能散热”的基础。
智能散热的根本方法是智能控制。现在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的综合发展为商用车智能散热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以电子电路控制技术为核心、单片机为载体的智能控制器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领域。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集换热器、冷却风扇、智能控制器、传感器、线束、显示器及机械部件与一体,分布在换热器各进出水气口的温度传感器会实时监测并传递温度数值到ECU控制器,ECU控制器内置发动机工作的最佳温度控制策略,依据实际温度值控制冷却风扇开启、关闭、无极加速等运行状态。冷却系统的散热量只跟发动机的散热需求有关,不再跟发动机转速有关,真正实现发动机按需散热、水气温度智能恒温,保证发动机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智能散热源于技术进步,更来源于社会对环保减排理念的日益认同。通过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实现商用车智能散热,这样每年得节约多少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消耗啊?!这是一件造福社会、造福子孙后代的技术更新潮流,也是未来商用车散热的必然趋势。
- 德赛电池亮相Smarter E Europe 2025,展示创新储能解决方案,与德国莱茵TÜV和DOS达成重要合作协议
- 亿纬锂能举办首届商用车电池科技日 发布8款电池产品
- 抚州市实施中型及以上货车限时限行新措施——提升道路安全
- 飞碟汽车新能源轻卡在云南销量增长迅速——用户青睐与市场认可
- 等离子技术赋能电池生产,成就卓越性能
- 吉林省2025年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实施细则发布
- 福龙马集团与上海市奉贤区头桥街道办事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推智慧环卫新生态
- 福田普罗科BJ5010TSLEV型0.5吨无人驾驶扫路机——智慧环卫新篇章
- 潍柴矿山动力第二代新品正式发布
- 徐工XG2 EX630S纯电动牵引车西南矿山交付——绿色革命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