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汽车产业互联 >资讯 > 新闻 >

央视走访柳汽乘龙,近距离诠释何为“龙的脊梁”

发布时间:2025-09-17 来源:中国卡车网 作者:君君

君子坦荡荡,潇洒走四方。主机厂品牌能够保持坦荡潇洒行天下的底气,必须是质量过硬,品质安全,久经市场检验。作为央企名片,东风柳汽始终以过硬质量为底线,不仅在71年的历史进程中以匠心品质守护用户出行安全,更是用经典工匠精神全力铸造智能制造新标杆。

2025年9月16日,央视财经《硬核智造厂》走进东风柳汽,通过全景直播近距离诠释东风柳汽71年造车底蕴。央视走访柳汽乘龙,近距离诠释何为“龙的脊梁”

名不虚传,卓尔不凡

此次直播走访活动中,央视主持人陈伟鸿、陈蓓蓓与东风柳汽刘小平书记、展新副总经理一道,不仅带观众沉浸式领略这家老牌央企卓尔不群的造车硬实力,更是切身感受了柳汽车龙何以被誉为“龙的脊梁”。

实际上,东风柳汽之所以能得到央视节目深度聚焦,正是源于过去七十余载老而弥坚、愈战愈勇的造车功力与创新底色。

过去71年,无论是从首辆“广西制造”卡车下线到即将上市的乘龙翼威5纯电重卡亮相,东风柳汽始终在传统制造与智能智造领域勤下功夫。央视走访柳汽乘龙,近距离诠释何为“龙的脊梁”

系出于此,东风柳汽将工匠精神注入研发、生产、制造全链条,凭新能源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不仅完成了从开拓者到引领者的蜕变,更是以“龙的脊梁”诠释中国智造实力,为民族汽车工业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立下赫赫战功。

真的高手,不玩虚招

汽车行业的营销本质说到底在于产品是否抗打耐摔,能在为用户出行全程无忧提供安全保障的同时,还能提供更高的经济价值和情绪价值。

也就是说,真正的高手开发的产品,永远不是花拳绣腿,尽玩虚招,而是要具备硬桥硬马的真功夫。东风柳汽无疑深谙此理。因此,在研发端,东风柳汽构建了“概念-计划-开发-验证-发布”全流程闭环体系。直播活动上,东风柳汽的这样研发功底无处不在。

以即将亮相的乘龙翼威5纯电重卡为例。该车造型方案就耗时8个月完成,历经15次方案测评、评审,5轮次整车油泥调整优化,120多套内外饰方案、50多次研讨评审,用户需求调研覆盖50余场景、收集1500多条反馈,攻克轻量化、防水、脱困三大痛点。央视走访柳汽乘龙,近距离诠释何为“龙的脊梁”

这种痛点导向研发,跳出单纯堆砌配置误区,以用户运营场景为核心正向开发,既助快速打开市场,更推动行业从技术参数竞赛转向用户价值竞赛,实现研发关键跃迁。

直播活动上,除了能够体验东风柳汽在研发上的精益救精,也能感受到在制造上的匠心精神。以镜头中展现的商用车智能制造工厂为例。

据悉,该工厂的冲焊车间具备自动化冲压线采用激光拼焊板技术,车身关键区域使用高强钢或厚板防止变形,在吸能区使用低强钢或薄板有效溃缩,一次下线合格率超98%。央视走访柳汽乘龙,近距离诠释何为“龙的脊梁”

焊装车间同样出彩,136台机器人兼容100多种车型,焊制的“龙骨构架”车身可经30次实车碰撞与欧盟ECE R29标准认证。

涂装车间依旧出类拔萃,其采用水性3C1B工艺,耐候性超3000小时,应用中水回用技术处理污水后,可实现中水养鱼,绿色智造贯穿始终。

据悉,该体系既解决商用车“小批量、多批次”生产效率问题,又借欧盟认证铺垫全球化布局,且水性工艺与光伏供电结合,率先实现商用车制造端低碳闭环,契合“双碳”目标,为行业绿色工厂提供可复制模板。

央企担当,久经沙场

事实上,东风柳汽出品的车系之所以抗打耐摔,被一代代卡友视为经典,还在于东风柳汽车辆久经沙场测试。央视走访柳汽乘龙,近距离诠释何为“龙的脊梁”

正如直播活动中刘小平书记所言,“以前测新车,要带人和车跑海南、襄阳,折腾且低效。因此,东风柳汽必须要自建试验场。”

当前,东风柳汽这座自建的试验场为新车上市提供了完美屏障,其不仅可模拟60万公里真实路况,搭配全国“三高”测试基地,确保车辆在-30℃高寒、40℃高温、4500米高原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更升级了企业研发能力,填补南方商用车全场景测试空白,为行业技术自立提供基础设施支撑,彰显央企品质担当。央视走访柳汽乘龙,近距离诠释何为“龙的脊梁”

直播活动上,展新副总经理也亲自在这座试验场一显身手,带领央视主持人体验了乘龙翼威5的高速行驶、“一键爬坡+恒速下坡”功能以及强化坏路测试等多项性能,让观众提前一睹乘龙翼威5的强劲动力与卓越智能制动控制风采。

龙的脊梁,遇强更强

众所周知,东风汽车潜心锻造的乘龙卡车被卡友誉为“龙的脊梁”,显然,这既是对乘龙卡车的坚定认可,更折射出柳汽乘龙品牌在商用车行业首屈一指的领先品质。

作为东风柳汽开疆拓土的王牌之师,柳汽车龙能够在卡友心中具有崇高地位,正是在于整车实现了产业链自主化,实现了核心装备与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可控。央视走访柳汽乘龙,近距离诠释何为“龙的脊梁”

以直播活动中展示的车架部位为例。该部位制造需要依赖数千吨级重型压力机,其核心技术曾长期被德国公司垄断。为此,国家级大师吴柳宁亲自带队,耗时一年攻克5000吨重型压力机平行计算机控制系统难题,经上万次仿真模拟与现场测试,打破技术垄断,铸就乘龙卡车“龙的脊梁”。

值得一提的是,新系统不仅节约技改费用600多万元,还将滑块平行度提升至±2毫米,升级车架加工质量,为我国商用车“关键制造环节自主化”提供绝佳范本。

直播活动上,该系统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龙的脊梁”自主研发,突破技术壁垒,攻克车架“黑匣子”,在整车核心关键领域用创新实力生动诠释了东风柳汽作为国家队的责任与使命。

乘风快意马蹄疾,龙行天下千里驹。七十余年来,作为我国汽车智能制造行业的先锋,东风柳汽不但造出了一批又一批精湛品质的千里良驹,助力万千用户跋山涉水,满载而归,也以“龙的脊梁”为万千用户构建了安心屏障,从而成功帮助他们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生梦想,与此同时,更是以极具辨识的柳汽力量推动着中国汽车工业不断蓬勃向上生长。相信在未来,遇强更强的东风柳汽还将步态铿锵,将“龙的脊梁”带到全球更多地方。

分享到:
阅读量:1703
互动咨询

请您简短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