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数字革新驱动 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在全球绿色转型浪潮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成为这场变革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国网青岛市黄岛区供电公司勇立改革潮头,以数字化技术为利刃,在智能电网建设、充电网络优化、车网互动等多个领域发力,为青岛西海岸新区构建低碳交通体系筑牢电力根基,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新能源汽车
数字技术重塑充电服务新体验
在黄岛区沈海高速服务区充电站,新能源车主王先生的充电体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他只需动动手指,通过手机 App 就能提前规划好充电行程。“以前总担心到了充电站要排长队,现在不仅充电站点多了,还能实时掌握空闲桩位,心里特别踏实。” 王先生感慨道。
国网黄岛区供电公司市场营销部主任刘栋透露,公司运用数字化手段对充电站管理模式进行了全面升级。以往需要耗费 4 - 5 小时才能完成的业务调度工作,如今仅需 1 - 2 小时就能高效完成。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对充电高峰时段进行精准分析,进而动态调整电力供应策略,让每一个充电桩都能保持高效运转,大幅提升了充电服务效率。
车网互动开启电力市场新探索
2023 年底,国家能源局发布《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将长三角、京津冀鲁等地列为车网互动试点区域。国网青岛市黄岛区供电公司迅速响应,将探索新型电力市场作为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关键任务。在辖区内大力推进 “光储充” 一体化示范站建设,积极探索电动汽车参与电网调峰的创新模式。
新能源汽车不再仅仅是单一的交通工具,它摇身一变成为了移动储能单元。在用电低谷时段,车辆可以尽情 “吃饱电”;而在用电高峰时,又能将储存的电量反向输送给电网,有效缓解用电压力,助力电网实现削峰填谷。目前,该公司已在部分商业区率先试点 V2G(车辆到电网)技术。展望未来,这一技术还将逐步推广至居民小区,让新能源车主在电价低谷时充电降低成本,在高峰时售电获取收益,真正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丰收。
完善农村充电网络助力下乡
随着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的持续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农村地区的充电需求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国网青岛市黄岛区供电公司携手当地 4S 店推出 “联网通办” 服务,为村民购车后的充电桩报装提供 “一站式” 便捷服务,极大地缩短了审批流程和时间。与此同时,公司还在乡镇机关、交通枢纽等人员流动密集区域合理布局公共快充桩,并试点 “统建统服” 模式,成功解决了偏远地区缺乏快充设施的难题。
黄岛区杻杭村村民李女士对此赞不绝口:“以前村里充电桩少得可怜,充电得跑大老远去,现在好了,供电公司直接在村委会安装了快充桩,在家门口就能充电,太方便了!” 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3 月底,山东省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已达 117.35 万台,同比增长 89.7%,农村充电网络的不断完善功不可没。
国网青岛市黄岛区供电公司运检部主任张谦表示:“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数字化技术应用,全力推动充电设施与新型电力系统深度融合。” 按照规划,到 2025 年,该公司将建成覆盖全域的智能充电网络。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为绿色出行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为实现 “双碳” 目标贡献力量。同时,还将依托山东电力现货市场,进一步降低绿电充电成本,让更多车主享受到清洁能源带来的实惠。在数字化与能源改革的时代浪潮中,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向着智能、低碳的交通未来大步迈进。
上述文章已完成原创改写,突出了青岛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的创新举措。若你觉得某些部分需要调整,或是还有其他新想法,欢迎随时告诉我。